close
記錄: 賴國疆
上山下山兩樣情。11/10土城頂埔天氣陰。沿龍泉路上行到善息寺.沿路兩側到處可見受到康芮颱風吹落的落葉、枯枝,甚至有路樹倒塌後,被鋸後遺留的樹根頭。到善息寺停車場。老天爺不賞臉。下起了綿綿細雨。寒風吹來,有微寒。有伙伴直呼「冷」。只有早覺會有上山群眾的卡拉OK聲及翩翩起舞去除寒氣。
因天雨路滑,加上落葉、枯枝、倒木等不利行走採芹步道。基于伙伴安全考量。組長及蜘蛛老師決定在善息寺的土地公亭作解說。並以附近的植物及鳥類為解說題材。
善息寺有丰富的自然生態,首先由秋香解說: 火炭母草屬蓼科蓼屬藤類-台語「剩飯藤」。特徵是葉面靠近基部有V型烤焦痕跡。(並不準確喔,沒有日照的葉子可能沒烤焦痕跡);反而是白色花苞,初看很像白米飯粒,有人稱清飯/剩飯藤。瘦果果實成熟後深黑外透明膠膜,很像古人燒材火後的灰燼中的火炭母,另名火炭母草。此植物全株可食及當藥用。
佳穎伙伴介紹五加科的「裡白楤木」是落葉小喬木,樹幹、葉柄有刺。花序像雞毛撢,又叫白刺蔥。五加科的「台灣楤木」的植物莖葉上長刺,以至於連以樹為家的鳥兒都望之怯步者,人常為其命名「鳥不踏」、「鳥不宿」、「鵲不踏」或「鷹不泊」,花序像毽子。鵲不踏外型與同屬的裡白楤木,以及芸香科的「食茱萸」(俗稱紅刺楤)相近。唯本種之莖疏被刺,上被黃褐色絨毛;葉背被毛,綠色;裡白楤木,小枝光滑無刺,葉下表面光滑、灰白。只要翻開葉背一看,就知是何種刺楤。如果適逢花期,可以看出兩者花序不同。至於紅刺楤,葉型屬一回羽狀複葉與刺楤屬的二回羽狀複葉不同,只要看葉型就知是芸香科或五加科;再不然,摘片葉子,聞聞看有沒有芸香科的特殊味道,如果沒有,當然是五加科刺楤屬的植物了。
世謙介紹「巴西水竹葉」強勢外來種,因觀賞的引入再棄養,訴說著生態的人為破壞,後果將是後人承擔。有善息寺志工定期移除中。但巴西水竹葉開花真的很漂亮。或許是美色誘惑的另一種呈現。
儷安解說「姑婆芋」,講解姑婆芋和芋頭都屬天南星科含有植物鹼及分享兩者的差別;蜘蛛老師補充她朋友誤食姑婆芋地下莖的慘痛經驗。
美雪介紹外來種有毒植物夾竹桃科蘿藦亞科的馬利筋,馬利筋的白色乳汁毒性大,是很多蝴蝶幼蟲的食草食物,此毒性對蟲體無害,但若鳥類吃到體內有馬利筋的蟲是會中毒的,所以反而能保護幼蟲不被鳥類攻擊,其中樺斑蝶幼蟲最喜歡馬利筋。葉片是樺斑蝶幼蟲的食餌。嫩莖、葉、花梗等部位常吸引黃色的夾竹桃蚜蟲、紅蜘蛛,相對的也吸引捕食蚜蟲的草蛉、肉食性瓢蟲、食蚜蠅等天敵昆蟲聚集。
純敏介紹「龍船花」。有白色及紅色花。在福建大陸是在端午節前後開花,顧名龍船花。但此花在台灣,因氣候、種植土地等因素影響,反而開花時期三月到十月。被稱「瘋婆花」。另有一說瘋婆喜歡摘此花別在耳上。龍船花尤其是大型的鳳蝶與蛺蝶類的蜜源。只是它筒狀的花冠對於某些小型的蝴蝶吸蜜會造成妨礙,圓錐形的花序也不利於牠們停棲,所以在比例上就比較少見灰蝶與挵蝶類來拜訪.
如碧介紹善息寺常見鳥的。有台灣藍鵲及其育雛行為、台灣紫嘯鶇育雛竟選在金爐底部(神明有保佑)、大彎嘴與小彎嘴的分別、五色鳥及翠鳥不同,另介紹小啄木鳥。真是觀察高手。
蜘蛛老師也找到袖弄蝶、黑星弄蝶幼蟲給伙伴分享。另老師補充野牡丹及毛稔(ㄖㄣˇ) 的分別。如何分辨樹蘭與月橘。
非洲鳳仙花成熟的果實,一經碰觸就會彈出種子來,又稱為"急性子"。非洲鳳仙花的開花順序有特殊包膜機制,防止自交產生。鳳仙花有花萼演化的一根長長花「距」構造,儲存花蜜,吸引大型的鳳蝶與蛺蝶類來吸蜜。幫助受粉。
另繁星花則以不同花朵的雄蕊凸出或雌蕊凸出來防止自交。植物生存智慧令人佩服。
時間已近中午,大家就在善息寺公車站告別,結束美滿及收獲滿滿的路觀。
全站熱搜